首页   >   信息服务   >   新闻
第二届京师学生全球视野节暨全球胜任力暑期训练营成功举办
2022-07-10

       7月4日至9日,北京师范大学第二届京师学生全球视野节暨全球胜任力暑期训练营在线上顺利举行。本次全球胜任力暑期训练营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全球胜任力”框架为理论指导,以国际组织“基于结果的管理(Results-Based Management, RBM)”和逻辑框架等项目管理策略及工具为核心内容,通过专家讲座、参与式工作坊和互动交流的方式,以期增强学生对国际组织工作和全球发展议题的理解和感知,加强对国际组织架构与用人标准及其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培养和储备一批具有良好人文交流理念和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

       在为期一周的训练营中,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致开幕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剑桥教育亚太地区总监胡文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滕珺等多位国际组织工作人员、资深专家和青年新秀先后为同学们带来精彩讲座、项目管理策略等课程授课和实践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

 

       周作宇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当前国际社会风起云涌,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诸多挑战。挑战越严峻,越需要定力。全球治理需要广泛的国际参与和人才支撑,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高层次人才,推动全球治理变革与发展,既有现实的迫切性,又有长远的必要性,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事业,高校应肩负起培养全球治理人才的重要使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教育助理总干事唐虔

 

       开营第一课特邀唐虔博士做题为“我在国际组织的25年”的主旨演讲。他结合自身在国际组织的丰富任职经验,从“全球胜任能力”出发,系统讲述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制约因素等问题。详细阐述了青年人在国际组织中“进得去、留得住、做得好”应具备的核心素质。他希望青年学子具备国际知识与全球视野、多元包容的思维方式、良好的语言和文字沟通能力,通晓和遵守国际组织运行规则。他鼓励青年人应勇于探索自身,并与世界建立联结,脚踏实地地找到改变世界的方式。

       训练营期间,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深度参与了三场主题讲座、三大核心课程的参与式工作坊以及两场分享会的学习,理论与实务结合,知识与运用兼具。

 

 

三场主题讲座

 

       训练营举办三场主题讲座,并在讲座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旨在推动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向“主动思考”,从做中学。

 

剑桥教育亚太地区总监胡文斌

 

       剑桥教育亚太地区总监胡文斌以“教育发展项目中的技术支持”为题,从何为“发展”概念入手,通过简明理论解释、互动交流等环节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什么是教育发展项目中的技术支持?”、“为什么需要技术支持?”、“谁提供技术支持?”、“谁接受技术支持?”以及“如何管理技术支持?”等问题,并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同学们了解如何撰写教育发展项目任务书。

        第二场分享会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主讲人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社会问题的思考。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同学们理解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更广的内涵,并引导大家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探索可持续发展目标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鼓励同学们思考自身已经为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的贡献,以及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大家互相学习各自的可持续发展行动,倡导每个人都应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滕珺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滕珺以 “国际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她开场便引导同学们化身青年代表完成一场国际会议的边会发言,以期帮助同学们打开思维的一扇窗。她鼓励同学对照联合国未来胜任力模型对边会发言活动进行复盘,帮助同学们直观了解国际组织需要的核心能力,并通过对比新旧两版联合国未来胜任力模型指出全球胜任力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她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学子应夯实全球胜任力的底层逻辑。

 

 

三大核心课程

 

       该课程旨在帮助同学们从问题出发,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技术环节最终完成项目方案的设计。授课采用参与式工作坊的方式,利用情境教学法、真实案例以及管理工具分享等帮助同学们进行项目设计,形成实际的项目方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副主任赵玉池(左)项目助理王思瑶(右)

 

       农教中心副主任赵玉池、农教中心项目助理王思瑶共同为学生授课,围绕当今发展领域热点话题,以国际组织“基于结果的管理(Results-Based Management, RBM)”、逻辑框架和会议组织与公文写作等项目管理策略及工具为核心内容,结合真实项目案例,讲授项目管理方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书写一份项目方案,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帮助同学们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项目管理技巧,培养“结果取向”和“需求为本”的思维。

 

 

两场分享会

 

       分享会旨在打造一个经验交流分享平台,帮助学生与青年新秀们进行互动,传递成长力量,唤醒同学们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想象。

 

分享会国际组织青年官员

 

       10位分别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部门、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劳工组织、德国国际合作署(GIZ)、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不同专业领域的青年榜样们为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各国际组织概况和人才招录要求,从国际组织招聘、人事管理制度与申请经验等方面分析中国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鼓励大家敢于走出舒适区,勇于挑战自我,树立志向,抓住机遇,去往国际舞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一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做出贡献。

 

 

结营仪式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处副处长刘冷馨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郭智芳

 

       在7月9日的结营仪式上,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期间完成的项目方案,并发表了参加训练营的感言。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处副处长刘冷馨在结营致辞中向完成训练营全体同学们表示祝贺。她指出,本次训练营的举办顺应了新时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的趋势,并希望同学们今后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提升跨界学习、持续学习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以及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郭智芳老师出席闭幕式并致辞,她鼓励青年学子们致力于促进文明间的交流与互鉴。

 

结营仪式合影

 

       训练营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主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及珠海校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共同承办。本期训练营共有120余名同学报名,最终来自全校18个院系的42名本科生和研究生通过选拔成为正式营员。以下是参与此次训练营的部分营员发表的感言:

 

       我觉得最大的成长就是我踏出了舒适圈,勇于挑战自己。在训练营期间,我不断思考,如何胜任小组组长、如何按时完成任务、如何给出令我们小组满意的答案,但事实证明我做到了。

于宛灵

 

       本次训练营是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内容丰富程度惊人。在本次活动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对国际组织及其相关工作目标的意识,更掌握了对项目管理的技能,并与小组同学共同努力,在短短一周时间中,也拥有了自己的产出。

许琳璇

 

       六天的训练营生活使我对国际组织有了近距离的认识除此之外,我还学到了许多进行项目计划的干货,小组成员在课程学习和相互配合之后出色完成了项目策划书。

靳甜

 

       在本次训练营中,我进一步了解国际组织概况等国际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来有针对性地提升自我地能力,接触到很多新的话题,学习国际组织项目管理技巧,包括项目管理中的变革理论,假设和风险,将这些理论放在项目实践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贺倩

 

       在短短6天的活动中,我可谓是真真正正地收获了超出预期的充实体验,这绝对是我参加过最“线下”的线上活动。我接触和学习到了系统、多维的知识,并产出一个学习成果。此外,我还从老师和营员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非知识性”的东西。

吴昱晗

 

       训练营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从不同层次、角度增加对国际组织尤其是UNESCO有了一些认识。除了拓展视野之外我也学习了与项目管理、策划有关的分析方法与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大小小的实操,挑战带来的压力与快乐并存,感觉挺有收获。

曾小桐

 

       本次训练营非常充实,干货满满:公文的撰写,项目书需要涵盖的部分,如何在设计项目时做到“小而具体”的同时“以小见大”等。尤其是在做“问题树”和“解决问题树”的部分,在大家一起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把一颗问题树”灌溉培养“起来的感觉,真的让我内心激动又震撼。

高艺榕

 

(因文章篇幅有限,只截选了部分营员感言。但在此,我们要对所有提供时间、精力、想法和见解的同学们表示感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2023 UNESCO INRU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