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 景
1.1 新国家课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入学机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计划的支持下,即使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这也不再是一个艰巨的挑战。2006年,初等教育净入学率为99.27%(教育部,2007年)。尽管农村地区的入学率落后于城市,但差距并不大。因此,教育质量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最关心的问题。
进入新千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启动了九年义务教育新国家课程,该课程于2001年在部分地区试点,随后在未来几年内扩大到全国。为改变在基础教育阶段和应试教学中强教师主导的课堂,新国家课程鼓励更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这对教师自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接受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并且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经主宰了中国课堂几十年。总的来说,新国家课程已经对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2 农村教师面临的严峻挑战
2008年,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约有800万人,占总数的70%。他们来自38万所农村学校,占中国学校总数的80%,为1.8亿农村儿童提供教学(冯大明,2008)。许多农村学校规模小,教师少,设施和资源差。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学校只有一名教师,多年级教学占主导地位。
没有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将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根据教师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9年)开展的一项调查,农村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不得不面临以下各种挑战和困难:
• 资源匮乏,尤其是在小型农村学校;在大多数情况下,城市学校和大型农村学校,特别是位于乡镇的学校,在资源分配方面处于优先地位,因此,小型农村学校不仅在教师数量和资格方面,而且在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方面均面临资源不足。
• 教师培训机会分配不均衡;机会往往属于那些高级教师,一些教师自担任教师以来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
• 教师培训缺乏后续支持和指导;根据Ma和Wang(2009)在中国进行的一项调查,当询问与培训机构或培训师的后续互动时,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联系。
• 教师培训重理论轻实践,相关性低;大部分培训由高等教育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师提供,他们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在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经验不足,更不用说教师的实际需求了。
• 教师是被动的学习者(接受者),他们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上没有发言权。在许多情况下,培训方案和单元是由外部专家和培训师在未咨询教师的情况下制定的。此外,大多数培训都是在大型课堂上进行的,以讲座为主,缺乏互动和学员的参与。
2007年,中国教育部制定了“十一五”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农村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已被列为首要优先事项之一。到2010年,计划培训来自中国中西部地区50%的农村教师,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及时和相关的支持。该计划还重视对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培训(教育部,2007年)。
1.3 教育部与儿童基金会的合作(2006-2011年)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从1980年开始支持中国的教育发展,已经完成了多轮合作(每轮5年),并与教育部建立了密切的伙伴关系。为了支持教育部的优先事项和关注事项,新一轮合作(2006-2011年)的目标是为弱势群体提供优质基础教育,例如来自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儿童、少数民族儿童、移民工人的孩子以及失学儿童,具体领域如下:
• 缩小教育发展差距的政策制定、规划和监测;
• 早期幼儿发展;
• 儿童友好型学校(CFS)和学习质量;以及非正规教育。
以儿童友好型学校和学习质量为主题,设计并启动了一个有利于建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和服务体系的项目。教育部教师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起的新的教师培训合作项目决定,根据教师需求和儿童友好型学校理念(上一个合作周期的合作项目重点),重点建设县级的教师支持和服务系统,旨在通过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参与式培训、辅导服务和校本培训等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提高农村儿童的教育质量。该项目覆盖中国西部7个省/自治区的8个县/区,包括甘肃、宁夏、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新疆。